搜索
搜索
客服热线
客服热线
炎黄邮箱
炎黄邮箱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WEBSITE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中央党校王杰教授:党校要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

中央党校王杰教授:党校要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

  • 分类:炎黄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3-02 10:24
  • 访问量:

中央党校王杰教授:党校要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

【概要描述】26国学网编者按: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正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重要内容,国家最高层已经出了指导性文件,国学复兴的春天已到来,然而这一切来之不易。殊不知,十一年前2006年6月,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杰就撰文《党校要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深刻地阐释了党校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王杰教授孜孜不倦,十一年如一日,编著《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丛书,举办“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讲座,创立“领导干部学国学”微信平台,发起“领导干部国学论坛”、“领导干部学国学全国行”及“领导干部学国学读书会”,一步一步唱响“领导干部学国学”,已受到知名媒体、党政机关、业界人士及其他各界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在领导干部群体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让我们向王杰教授致敬,现特兹录王杰教授旧文,以飨读者。

 

党校要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

《学习时报》2006年6月19日发表了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班学员徐志新同志的文章《领导干部也要学一点传统文化》,最近,中央党校《思想理论内参》又发表了一篇同样来自一年制中青班学员刘慧晏同志的文章《重视传统文化在党校教育中的作用》。这两篇文章,虽然题目不一样,行文风格也有别,但这两位学员共同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和思想资源的时候,承担党的理论宣传和研究重要职能的全国各级党校系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换句话说,在各级党校系统的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播和弘扬应该居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应该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

多年来,在我们的学术界乃至领导干部中间,有不少人往往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对立起来,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是不能相容的。他们遵循的逻辑规则就是:要么A,要么B,要肯定A,就必须以否定B为前提。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一种辩证的双赢的思维方式。其实,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并不是完全不相干的、排斥的,而是具有某些相通、相似之处,许多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心路历程表明:正是在接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促使他们义无反顾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历代领导集体对传统文化都是非常重视的。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邓小平指出:“要懂得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1999年4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致历史学家白寿彝的信中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重申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学习中国历史,高级干部尤其要带头这样做。2006年4月22日,胡锦涛同志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一些思想如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而不同、和为贵、与时俱进、经世致用、重德重教、执政为民、道德修养以及义利观、荣辱观、礼义廉耻观、修身养性、慎独等思想,都已经融化到了我们今天的思想观念和指导思想中,成为了我们今天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历史资源和思想资源。最近刚刚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大力重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苏东的垮台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再次激发了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理性思考,这次思考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可以相容的,与现代化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在新在历史时期,我们要在全社会更加牢固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加强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关问题的研究和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逻辑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和民族文化的结合,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实现中国化,必须包含两大要素:一是与当代具体实践相结合,一是与传统的民族文化相结合。而当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者,大都把重点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方面,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也就是现实的层面,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另一个层面,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层面,也就是历史文化的层面,鲜有问津者。而事实是,离开了历史的层面,有许多理论问题就无法解释清楚,别忘了,传统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别忘了,除了物质层面外,我们现代人在思考问题、判断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上,并不比古人增加了多少东西。如果不关注不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关系,那么,马克思主义能够真正实现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吗?能够真正具有中国作风,中国形式、中国气派吗?能够真正成为我们的思想理论武器吗?

任何时候,我们不能忘了历史,对中国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体制性弊端以及由此衍生的种种矛盾冲突,当你问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你就得有一种历史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你就得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有最起码的了解。历史是了解现实的一面镜子,历史与现实是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割断了历史,你就失去了一面观察现实的镜子。你如果没有历史的视野,就事论事,有许多问题你就说不清楚,只有把现代社会作为传统社会的延续,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才能够解释清楚。我们知道,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我们对传统文化基本上是采取否定的态度。一百多年的反传统,我们与传统之间构筑起了一道难以理解和沟通的厚重的墙,我们对传统文化有太深的隔膜与误解。我们反了一百多年,骂了一百多年,但是,结果呢?传统文化不但没有被消灭被摧毁,反而以各种方式在社会在民间顽强地凸现着自身的生命力,并最终从涓涓细流汇成了江河湖海,重新回到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一百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否定历史,就必将导致被历史所否定;否定历史,除了证明愚蠢无知外,将什么也不能证明。否定传统的结果,最终酿成了一系列恶果,造成了“断裂的一代”、“数典忘祖的一代”、“西化的一代”,造成了对传统文化没有温情和敬意的无知无畏失落麻木的一代人。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内国外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作出了弘扬民族文化以振奋民族精神的政治选择,我们这个民族开始以理性的心态而不是情绪化的心态再次反思我们的民族文化,一百多年前先辈们提出的那些最基本问题又再次摆到了我们的面前,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回答。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过去那种对传统文化不问青红皂白,一概怀疑、否定和批判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 分类:炎黄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3-02 10:24
  • 访问量:
详情

001.jpg

26国学网编者按: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正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重要内容,国家最高层已经出了指导性文件,国学复兴的春天已到来,然而这一切来之不易。殊不知,十一年前2006年6月,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杰就撰文《党校要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深刻地阐释了党校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王杰教授孜孜不倦,十一年如一日,编著《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丛书,举办“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讲座,创立“领导干部学国学”微信平台,发起“领导干部国学论坛”、“领导干部学国学全国行”及“领导干部学国学读书会”,一步一步唱响“领导干部学国学”,已受到知名媒体、党政机关、业界人士及其他各界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在领导干部群体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让我们向王杰教授致敬,现特兹录王杰教授旧文,以飨读者。

 

党校要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

《学习时报》2006年6月19日发表了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班学员徐志新同志的文章《领导干部也要学一点传统文化》,最近,中央党校《思想理论内参》又发表了一篇同样来自一年制中青班学员刘慧晏同志的文章《重视传统文化在党校教育中的作用》。这两篇文章,虽然题目不一样,行文风格也有别,但这两位学员共同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和思想资源的时候,承担党的理论宣传和研究重要职能的全国各级党校系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换句话说,在各级党校系统的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播和弘扬应该居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应该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

多年来,在我们的学术界乃至领导干部中间,有不少人往往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对立起来,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是不能相容的。他们遵循的逻辑规则就是:要么A,要么B,要肯定A,就必须以否定B为前提。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一种辩证的双赢的思维方式。其实,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并不是完全不相干的、排斥的,而是具有某些相通、相似之处,许多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心路历程表明:正是在接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促使他们义无反顾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历代领导集体对传统文化都是非常重视的。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邓小平指出:“要懂得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1999年4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致历史学家白寿彝的信中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重申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学习中国历史,高级干部尤其要带头这样做。2006年4月22日,胡锦涛同志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一些思想如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而不同、和为贵、与时俱进、经世致用、重德重教、执政为民、道德修养以及义利观、荣辱观、礼义廉耻观、修身养性、慎独等思想,都已经融化到了我们今天的思想观念和指导思想中,成为了我们今天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历史资源和思想资源。最近刚刚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大力重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苏东的垮台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再次激发了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理性思考,这次思考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可以相容的,与现代化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在新在历史时期,我们要在全社会更加牢固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加强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关问题的研究和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逻辑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和民族文化的结合,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实现中国化,必须包含两大要素:一是与当代具体实践相结合,一是与传统的民族文化相结合。而当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者,大都把重点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方面,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也就是现实的层面,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另一个层面,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层面,也就是历史文化的层面,鲜有问津者。而事实是,离开了历史的层面,有许多理论问题就无法解释清楚,别忘了,传统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别忘了,除了物质层面外,我们现代人在思考问题、判断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上,并不比古人增加了多少东西。如果不关注不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关系,那么,马克思主义能够真正实现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吗?能够真正具有中国作风,中国形式、中国气派吗?能够真正成为我们的思想理论武器吗?

任何时候,我们不能忘了历史,对中国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体制性弊端以及由此衍生的种种矛盾冲突,当你问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你就得有一种历史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你就得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有最起码的了解。历史是了解现实的一面镜子,历史与现实是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割断了历史,你就失去了一面观察现实的镜子。你如果没有历史的视野,就事论事,有许多问题你就说不清楚,只有把现代社会作为传统社会的延续,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才能够解释清楚。我们知道,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我们对传统文化基本上是采取否定的态度。一百多年的反传统,我们与传统之间构筑起了一道难以理解和沟通的厚重的墙,我们对传统文化有太深的隔膜与误解。我们反了一百多年,骂了一百多年,但是,结果呢?传统文化不但没有被消灭被摧毁,反而以各种方式在社会在民间顽强地凸现着自身的生命力,并最终从涓涓细流汇成了江河湖海,重新回到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一百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否定历史,就必将导致被历史所否定;否定历史,除了证明愚蠢无知外,将什么也不能证明。否定传统的结果,最终酿成了一系列恶果,造成了“断裂的一代”、“数典忘祖的一代”、“西化的一代”,造成了对传统文化没有温情和敬意的无知无畏失落麻木的一代人。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内国外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作出了弘扬民族文化以振奋民族精神的政治选择,我们这个民族开始以理性的心态而不是情绪化的心态再次反思我们的民族文化,一百多年前先辈们提出的那些最基本问题又再次摆到了我们的面前,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回答。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过去那种对传统文化不问青红皂白,一概怀疑、否定和批判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党校是培养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校系统既是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同时也是传播、宣传和弘扬中国文化的阵地。近些年来,中央及社会各阶层都对传统文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种各样的非马克思主义学术观点也铺天盖地地向我们涌来,如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重建儒教为国教,用儒教取代马克思主义,取代共产党,中国可以有两种指导思想并存,即儒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一个管政治信仰,一个管民间信仰。这些问题有没有道理?理论界如何解释和处理这些问题?针对全社会传统文化热的兴起以及各种学术观点的出现,各级党校系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可以说,令人遗憾的是,党校系统对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传统文化问题,在关注程度上,至少慢了一二十年,几乎没有反响;对国学界提出的一些观点,既没有人去关注,也没有人去回应,不了解,所以不重视,似乎党校系统只要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就行了,其他的都是可有可无,都是配角。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难道党校系统就没有责任和义务成为宣传和弘扬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阵地吗?现在是到了该关注该重视的时候了。

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有了充分的掌握和理解,但是从总体上看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上则少得可怜。无论是教员还是学员,不是他们不想学,而是学校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多年来,党校教育几乎不包括传统文化的教育,即使有,也仅仅是一种点缀,一两次课而已,在课程安排上,可以说99%与1%的关系。中央党校今年为一年制中青班开设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这门课,引起了广大学员的热烈反响。通过下班辅导、小组讨论和双向交流,大多数学员认为在中央党校开设介绍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课程非常有必要,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有必要系统了解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徐、刘两位学员的文章,正是对广大学员心声的一种反映。从教员来说,党校系统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同志对传统文化大多不甚了解,更谈不上研究,更多的是在党校系统自话自说,而缺乏对外界各种学术观点的敏锐性,缺乏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研究和回应,当有学员提出相关问题时,我们的教员往往是答非所问,回答得相当不到位,根本没有解决学员心中的疑虑和问题。

我认为,党校应该把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教学和科研的重点,否则就不成其为党校;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主要目标和要求,否则,我们的领导干部就会在实际工作中迷失前进的方向。应该说,党校教育与前些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增设了不少反映重大国内国际问题的课程和讲座,受到了党校教员和广大学员的欢迎。但是,党校仅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我的看法是,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应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从传统文化的现状来说,还是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规划来说,党校系统既应该成为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同时也应该成为传播、宣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当前,在全国各级党校系统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宣传,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增设相应的教学课程,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本文原载《学习时报》)

关键词:

相关资讯

上一页
1
这是描述信息

主办单位: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38号创景大厦B座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