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岂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基
- 分类:炎黄研究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5-11 17:27
- 访问量:
“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学术座谈会发言摘要之二
参加今天座谈会感到十分荣幸也十分高兴,20多分钟时间里,我准备谈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上个月2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说,牢固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自己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精神文化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去年8月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从四个方面论述“要讲清楚”,今年2月24日讲话中又有两个“要讲清楚”,这就是,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落、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是专门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会组织,对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进行学习、研究、讨论,进一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认识,我认为这是炎黄研究会应当承担的、不能推卸的责任。工作做的好不好,主要看落实、研究习近平同志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我们理解的怎么样?宣传的怎么样?
第二点,中华文化有源头。要谈特色必须要谈源头。这个源头就是炎黄时代。我们研究会的会名就是炎黄文化研究会,司马迁的《史记》从黄帝开篇,叙述中华历史。20世纪中国考古学对中华文明起源进行了科学研究,得出结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这表明《史记》从黄帝开始叙述中华历史是有道理的。黄帝葬于今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秦汉以来在那里举行祭祀黄帝的大典,折射出中华儿女对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种认同具有强大的精神凝聚力,今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就是历史认同与文化认同二者结合的科学的表述。
这里要提到,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举行家宴,款待来自台湾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吃的是陕西的饭菜,叫做扁扁面、羊肉泡、肉夹馍等,折射出两岸亲如一家兄弟手足,所以要讲源头,否认源头就等于否认整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第三点,春秋战国时期,是原创性文化形成与成熟时期。起源不等于原创,起源以后相当长时间积累,才有了原创性文化的形成,中华文化原创性文化的形成与成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春秋是公元前770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这500年十分重要,已经起源了,起源是经过将近三千年时间积累的,才形成了中华原创性的文化,为后来中华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可以从诸子学中找到深厚的、也是最初的中华文化遗传的基因,全部可以找到。直接用“家”来说明诸子学说的最早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司马谈撰写论六家之要子,这六家是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逻辑学家)、法家、道德家,司马谈所谓道德家就是我们今天作讲的道家。在六家里头,对儒家的创始者孔子认为是至圣,把孔子列为四家,他写孔子的弟子的传《仲尼弟子传》,等于写了孔子及其学派在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上做出的贡献,不得了,很了不起。后来到东汉时期文献整理大家刘向、刘歆父子,以及史学家班固,认为春秋时期不止六家,还有农家、还有杂家、还有纵横家、还有在街头巷尾说故事的小说家,就变成十家。不过对杂家、纵横家、小说家是否够得上一个家,是否具有丰厚的精神内涵,在历史上有争论,但是那六家没有争论。
诸子学说现在看来也有共同点,他们在助人君,就是帮助诸侯国国君,兴教化就是宣传教化文明,举人才哪些人是人才,在这三大问题上相互争论相互协商,相辅而相承,构成中华博大精深原创性文化。这个和西方文化从希腊发展以及到近代完全两样,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六家和十家演变、充实发展而来。
第四点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形成。我们中国古代就有文化共同体,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华,建立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这是有重大历史功绩的,从此以后我们历代都把统一作为我们正式哲学里头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汉族如此,到中原来进行统治少数民族也是在统一,但是秦朝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何只存在了十几年就亡了?如果从文化视角分析好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秦国秦始皇漠视中华文化传统,他想割断这个文化传统,结果使它本身难以继续。他们国土原本是西周文化的摇篮,就是今天陕西关中的西部,宝鸡凤翔那一带,甘肃天水等,他们应该接受西周礼乐文化里边优秀的传统,但是他们对此视而不见,只是法家,严刑峻法,只看军事,有农业生产,强大的军事,死了以后还搞兵马俑等等。取得全国政权以后不是改弦更张,还要施行焚书坑儒的虐政,加上广大农民劳役荷重,生活没有改善,农民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历史说明如果你割断传统的话,军事力量再强,你国运也不够强。秦朝短短十几年就覆亡,告诉我们这是历史的真理。
汉帝取得天下以后,经过几十年调整,到汉武帝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国立强大,当时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反思,应当采取怎样的文化国策?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黩百家独尊儒学,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宏大文化的局面,是进步不是落后,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事实证明,儒学适合中国传统社会,现在不太想用封建社会,秦统一天下之后,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和西周封邦建国不是一回事,因此就是用什么名词比较好?有些历史学家就讲就用中国传统社会也就是封建社会,暂时也只能如此。
刚开始儒学为主导,非儒学文化典籍并没有强烈的加以排除,比如王充的文章有问孔和刺孟,仍然可以流传。东汉初外域文化开始传入,国家并未取缔,历经几百年消化、吸收、会通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产生不同于印度的中国化的佛教,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演进朝代,儒学教化不是宗教,佛教及土生土长的道教,既对峙又有和,又不同。什么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从孔子开始就宣传《春秋》史书里头的大一统思想。成为西汉时期国家意识形态中的主体思想,也就是维护国家统一,这个基础上才有异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共同体。这也叫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积淀着民族的智慧、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最后一个问题,在今年的两会上,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央常委之一、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北京组参加评议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他说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在线观看人数经过统计达到1亿人以上,登上中国收视率榜首,王岐山同志就问代表们说,韩剧能够做到关注传统文化的升华,我们中国能不能做到?他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他在会上最后讲了一句话,“我原来说过,我的信心来自于历史和哲学,现在再加上一点就是文化,这是我的三个自信的来源,不能少”。哲学、历史、中国优秀文化,我觉得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不是会上讲讲,而真正融入到每个公民心里的话,必须要有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一定要和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本根基,我再重复一遍来结束我的发言。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自己精神命脉,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精神文化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谢谢!
(根据录音整理)
张岂之: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教授
主办单位: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38号创景大厦B座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