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客服热线
客服热线
炎黄邮箱
炎黄邮箱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第四届“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台北)

第四届“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台北)

  • 分类:炎黄论坛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2-11-23 10:47
  • 访问量:

第四届“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台北)

【概要描述】经文化部立项、国台办批准,我会与台湾辅仁大学等联合主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第四次学术研讨会,已于2006年11月10日至17日在台湾顺利举行。

  • 分类:炎黄论坛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2-11-23 10:47
  • 访问量:
详情

第四届“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台北)——中华文化与当代价值
经文化部立项、国台办批准,我会与台湾辅仁大学等联合主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第四次学术研讨会,已于2006年11月10日至17日在台湾顺利举行。我会组织赴台湾与会的大陆50位学者与工作人员。整个活动圆满结束。
一、基本情况
11月10日,以曲润海为团长,鲁谆、王俊义(兼秘书长)为副团长,王才、马文辉为副秘书长的代表团,到达台北。11日,“中华文化与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辅仁大学举行开幕式,到会共一百余人,辅仁大学黎建球校长、李震前校长,东吴大学刘兆玄校长、刘源俊前校长,南华大学陈淼胜校长等出席。然后分三组发表论文,开展讨论。12日,继续发表论文并讨论,下午4时进行大会总结后,举行了简短的闭幕式。14日,到达南华大学后,继续举行了一场演讲和发表论文。
紧张的学术研讨之余,辅仁大学专门派了五名教师和研究生陪同,由旅行社安排,大陆学者参观了台北市孙中山纪念馆、故宫博物院,游览了日月潭、阿里山等。在佛光山期间,现任宗师、住持慧能法师代表星云大师,热情地与大家见面,曲润海团长讲了话。返回大陆前夕,黎建球校长、潘小慧主任专程由台北乘飞机到高雄,为大家饯行,气氛友好融洽。
从台北到高雄,从街道市容、风景名胜、文化古迹到台湾同胞的言谈举止,大家一路走来,所见所闻,处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深烙印,增进了对祖国宝岛的了解和感情。整个过程,没有出现“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等问题。辅仁大学提出的日程中,原有参观“中正纪念堂”一项,我们提出意见后,校长表示尊重,当即取消。辅仁前校长李震教授在主持开幕式时说,尽管有人极力阻挠,但两岸的学术文化交流是阻挡不了的,“因为我们都是永远的炎黄子孙”。黎建球校长在闭幕式上也表示,将坚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
总之,从参加的学者、提交的论文,到学术研讨、参观考察,都表明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高水平学术盛会,对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两岸学术交流,加深两岸学者的联系和友情,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主要收获
在大会和分组会上,发表论文的学者共60余人,其中大陆学者40人。从会议发表的论文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论文都紧紧围绕研讨会的主题,从不同角度,对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阐述了各自的学术见解。既有从宏观、总体上论述的,也有从自己所长期研究的学科、课题深入阐发的。二是就论文涉及的学科而言,包括哲学、史学(从上古史到清史、近现代史)、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十多个重要学科。三是论文涉及许多地域文化,如湖湘文化、闽台文化、浙学与浙东学派等,并且都联系到其当代价值。有的台湾学者还专门论述了台湾的中国文化认同问题、台湾新移民的女性问题等,有力地表明,台湾人民从古至今历来认同中华文化,两岸同胞骨肉相连,学术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研讨会上,两岸学者共同努力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会上各人的学术见解不尽相同,几乎每一位学者发言后,都有提问或不同意见发表,观点鲜明,有时争论还很热烈。但又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开诚相见,求同存异,形成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和谐友好、自由探讨局面。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从论文和发言中,大家有以下几点基本共识:
第一,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文明对话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它既古老,又有不断创新的能力,既有辉煌的历史价值,又有宝贵的当代价值。在当今时代,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开明、更加开放地吸取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创新,从而推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中华文化也像其他文化一样,既有正面,也有负面,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以认真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实现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要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突出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应当发掘的内容很多。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和而不同”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传统美德等等,是应当着重进行研究与弘扬的。
第四,要充分实现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就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下大力气做好普及工作。没有面向广大群众的传播与普及,只是局限在少数知识精英的书斋里、讲堂上,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不可能充分实现的。要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把中华文化的传播普及工作,当成我们自己的一项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逐步加以落实。
此次活动之所以获得成功,一是研讨主题确定的好,学术性、时代性、宏观性紧密结合,又能为两岸学者所认同与关心;二是应邀与会的学者层次较高,大陆学者中,许多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知名学者;同时又坚持了与会学者必须先交论文,结集印发,因而学术准备比较充分;三是会务准备比较细致、周到;四是主办单位之间互相理解、密切合作。
三、几点建议
这次赴台湾参加研讨会的大陆学者和研究会同志,对我会今后工作,提出了一些希望与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两岸学术文化交流
大家认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影响深远。加强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对于遏制“台独”势力的“去中国化”图谋,增进两岸学术文化界的文化认同与同胞情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会2000年组团赴台湾举办“海峡两岸中华书法大展”,这次又成功地在台湾举办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第四次会议,与台湾有关方面交了不少朋友,积累了与台湾有关单位联合举办较大规模活动的经验,为今后与台湾的学术文化交流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此,研究会要倍加珍惜。要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保持、加强与台湾有关方面已经建立起来的联系,继续组织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两岸学术文化交流活动。
(二)进一步办好“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
这次组团赴台湾取得成功,再次证明我会前会长费孝通教授参与创建、热情关怀的“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已经成为我会的一个品牌。这个论坛层次较高、学风较好,在海内外学术文化界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在两岸四地树立了良好形象。我们要十分爱护这个品牌,进一步打造这个品牌。要在认真总结以往特别是本届论坛经验的基础上,定好论坛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面向实际,提高水平,扩大影响。特别是要及早准备,把将于2008年在广州举办的第五届论坛办好。
(三)注意在中青年学者中发现和培养人才
这次组团赴台湾的大陆学者中,有一批四五十岁的中青年。他们年富力强,思想活跃,才华横溢,积极肯干。现在我会及所属各部门的领导和骨干,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难以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要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全面了解、发现、考察中青年人才,并按照组织程序,把那些符合条件的优秀人选,有步骤地充实到各个负责岗位上来。
对于以上建议,我会已经并将继续进行认真研究,加以落实。

相关资讯

上一页
1
这是描述信息

主办单位: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38号创景大厦B座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