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客服热线
客服热线
炎黄邮箱
炎黄邮箱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构建当代新实学 创新“经世儒学”观(之十一)

构建当代新实学 创新“经世儒学”观(之十一)

  • 分类:炎黄论坛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11-24 10:04
  • 访问量:

构建当代新实学 创新“经世儒学”观(之十一)

【概要描述】在实学研究领域,“新实学”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 分类:炎黄论坛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11-24 10:04
  • 访问量:
详情

我眼中的“新实学”
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 苗润田

编者按: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其中提到的两个重要启示是“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这些讲话精神可以说与实学的主旨紧密相关。实学,反映了儒学的经世理念和价值,也可以叫做“经世儒学”。发掘儒学在管理、经济、文化、军事、法治、医学、外交等方面的资源,发挥其经世致用的功能,助力民族文化复兴,服务治国理政,打造新时期的“经世儒学”即构建“新实学”。

在实学研究领域,“新实学”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从已有的资料看,“新实学”概念最早是由韩国学者尹丝淳、姜春华提出的。他们站在儒学研究者的立场上使用了“新实学”一词,提出面对新的、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建构新的实学,但对于何谓“新实学”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规定。
葛荣晋在《中国实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最早提出并使用“新实学”一词。虽然葛先生也没有对“新实学”概念的意涵给予必要的规定,但他提出了“新实学”理论研究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新实学”需要解决和应当解决的理论问题。周树智、孔亚菲认为:“所谓新实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为指南的,立足个人现实存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务实为本的新科学。”这是一个颇具时代色彩的“新实学”定义,也是关于何谓“新实学”的初步规定,对新实学与旧实学的关系、新实学的理论源泉、新实学与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关系等问题作了系统的梳理。强调新实学是一种科学实证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是一种能动的实践认识论,是一种实学实用、注重实效、务实为本的价值论,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方法论;其最大特性就是实践性,它把实践原则贯彻于自己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和自始至终。新实学产于中国,中国需要新实学。
葛荣晋于九十年代前期曾在文章中多次提到“时代呼唤实学”,并在《中国实学思想史》的“导言”中专就中国实学的现代转换问题作了系统论述,认为中国实学的原典精神仍然深深地扎根于现代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具有超时空的普遍性。现代人可以通过古代实学原典去领悟它的精神实质,并以现代人的心态和需要去转换中国古典实学,将中国实学与现代沟通起来,努力寻找二者的衔接点,由传统走向现代化之路。认为,“构建‘新实学’,不同于创建‘新理学’和‘新心学’,应突出实学中的‘外王之学’,将其经世致用传统和实践品格进行全方位的现代转化。要完成这一转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走出困扰中国学者百余年的‘中西古今’之争,以‘文化自觉’精神,融会‘中西古今’之学,走‘综合创新’之路。必须从哲学高度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衍生出的主要社会问题,诸如将王夫之等实学家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转换为超越西方‘天人对立’的思维方式,建构起现代生态哲学,以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的持续性;针对现代人的‘心理文明病’,从中国实学中吸取其‘心灵哲学’的合理思想,为现代人构建真善美和知情意统一的理想人格、寻回人类失落了的‘自我’;面对‘文明冲突’和‘单极世界’的霸权意识,我们应从传统实学中吸取‘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文化资源,以整合、协调正处于分裂对抗的人类社会,为人类创造一个‘多元和谐’的现代社会提供理论根据等,做出理论说明。”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葛荣晋对“新实学”理论体系建构问题又有新的思考,在《时代呼唤东亚“新实学”》一文中,强调为应对道德滑坡、自然环境严重破坏的全人类课题,在东亚构建符合 21 世纪发展要求的新实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方法上,应准确地解读与把握时代精神、走哲学“综合创新”之路、坚持多元诠释学方法;“文本解读”与“时代解读”相结合是构建东亚“新实学”的根本途径。这都是着眼于“新实学”理论建构而提出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思想认识。从实学研究的状况看,经过实学研究者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在“文本解读”方面做出了卓越成绩,在“时代解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显然还是不够的。
我想,对“新实学” 概念的界定至少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新实学之“新”,也就是充分体现“新实学”与“旧实学”的本质区别;二是新实学之“实”,也就是充分体现“新实学”的实学本质亦即它与“旧实学”的内在联系。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拟应把“新实学”界定为:秉持传统实学的崇实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兴利除弊”的改革精神和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以科学方法解决全球化时代人类所面对问题的理论体系为宜。前者突出强调了“新实学”与“旧实学”的内在联系,后者突出强调了“新实学”与“旧实学”的区别,亦即它是以科学方法、为解决全球化时代人类所面对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实学理论。
(原文发表于《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2期,杨宽情改写,题目作了调整)

相关资讯

上一页
1
这是描述信息

主办单位: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38号创景大厦B座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