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震: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
- 分类:炎黄研究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5-10 23:15
- 访问量:
“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学术座谈会发言摘要之一
今天这个座谈题目“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非常重要。因为在全球化情况下,实际上越来越需要民族的根基感,在过去我们跟外部接触非常少,那个时候没有根基?可能还有,但在次要位置,恰恰在全球化,也就是不同文化定制情况下或者相对情况下,我们有没有自我、有没有主体性、有没有自己的感觉?这可能是一个民族能否在文化时代自立重要的前提问题。实际我们有没有文化自觉、有没有文化的自主,这是前提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我们讨论这样一个课题,我认为非常重要。我认为中华民族确实有它的特性,几千年延续不断,不断本身就说明我们有自己的特性。
比如外国人就认为中国人有一个不同于他们价值观,美国人说的unit“统一”是中国非常强烈的价值观,这个“统一”怎么来?中国人强调整体性,更多从整体角度看问题,恰恰从整体看问题,我们就强调事物之间关系、联系、大家和谐等跟这个有关系,当然我们谈特性并不是跟其他文化不对话,恰恰是有特色、有不同我们才对话,才有共性。如果没有共性我们对话前提没有了,并不是我们强调特性就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恰恰有自主性的民族才有自信。在这样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几千年发展,而我们现在从近代以来落伍之后,在我们文化星火不断的情况下,我们经济已经重新站在世界高端,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国、第一大贸易国。当时美国提供一个数据,2006年美国还是120多个国家贸易最大伙伴,到2011年他就变成74个,中国变成120多个了。
整个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光经济走出去,实际上文化也在向世界展现,否则就会被别人认为我们中国是缺文化。不要让人认为中国人只有物质、没有文化。因此北京外国语大学利用自己的优势,外国语是我们优势,我们现在有60语种,欧洲官方语言、美洲官方语言、东南亚官方语言,南亚、西亚、非洲大的语言都有了,再发展就是特小的语言,比如斯里兰卡、新加坡语,非洲我们有五种,今年还要上索马里语,周总理给我们规划90种语言,还有30种没有完成,今年准备另外4种,希望在不远将来开出来。因为美国大学能够开出100多种,苏联大学也是100多种,匈牙利大学能开出63种。北外是全国最全最多的语种,但是仍然不够。中国角色也发生变化,周边安全都需要语言,语言可以助力我们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也希望各位先生对我们进一步指导。
(根据录音整理)
韩震: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主办单位: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38号创景大厦B座2层